解读晋商李安平(连载五)
2012-11-22

爱洒灾区土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伸出援助之手。

时间倒退到当年5月22日上午8时,在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楼前,百余名军医以军人特有的方式,向一位来自山西的汉子和他的企业敬礼。

医院院长曹勇大校紧紧握住这位山西汉子的手,代表灾区人民,代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全体官兵,向山西长治人民在大灾中表现出来的无私援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这位汉子就是李安平,一个在大灾中演绎大爱的当代晋商。

晨曦中,他只身奔赴灾区,成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山西人。

地震后的整个下午,李安平的头近乎炸了。四川,这个与他有着生命牵挂的地方时时牵动着他的心。身在四川的46名年轻员工的生命安危成了堵在他心头的一团棉絮。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一遍遍地收看电视,一遍遍地上网浏览,都江堰、汶川、德阳、绵阳……那一个个锁定的重灾区都时时地揪着他的心。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深夜,他拨通了司机的电话:早上到郑州机场赶第一班航班,直奔四川。

晨曦中,他匆匆与妻子话别。路上,广播中播放的一个又一个信息令他震惊,而无数次与机场联系所得到的信息却令他沮丧:郑州、太原飞往四川的航班全部关闭。焦急中,他决定取道重庆赶赴四川。登机前,他向重庆分公司发出指令:组织车辆和20顶帐篷待命。这时的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定要把自己的员工全部找到!

走出机场,他没有二话,让等候的大巴直接开赴成都。深夜,李安平一路颠簸走进成都。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员工。员工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董事长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来看望大家,那种劫后余生的惊喜,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当周围的人们看到这位专程从山西赶来的老总时,流露出了无尽的钦佩。

李安平焦急地询问了员工的情况,员工的安然无恙使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当他听说自己的员工已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后,他从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眼前出现的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不时传来的是一个个凄惨的信息,使李安平刚刚平静的心又翻腾起来。在成都市区的广场上,他和员工挤在自带的小帐篷里,想到的却是仍在废墟中挣扎的生命。他的心中腾升了一股强烈的冲动。天刚亮,他就向员工发出号召:到灾区去!他的义无反顾,使在场的员工掉下了眼泪,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同一个呐喊:到灾区去!风雨中,他加入救援大军,他们成为山西第一支进入灾区进行救援的队伍。

那是一种奔赴战场的豪壮。余震的晃动没有动摇他们前行的信念,损毁的公路没有挡住他们前行的步伐。在雨中,46岁的李安平与年轻人一样徒步挺进。这是他粉碎性骨折以后走过的最长的道路,也是他平生走过的最艰难、最艰险的道路。这时,一直没有联系到父亲的女儿从国外给他发来一条短信,告诉他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大家都很难过,希望父亲给灾区多捐点钱。他的女儿哪里知道,她的父亲早已踏上了抗震救灾的征程。

历经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李安平和大家终于在当天下午来到距离都江堰市二三十公里的一个村镇。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废墟,村里1000余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其余的房屋全部坍塌,现场充斥着求救声和哭喊声。看到开进的救援队伍,一位现场组织救援的指挥人员二话没说,就将他们十几个人分开编组。李安平被编到一个村民自救小组,组长是一个村委副主任。这时,没有人用语言沟通,没有人进行身份识别,他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悲痛,忘记了恐惧,忘记了饥饿,不约而同地朝着废墟里伸出的一只只手跑去,循着废墟中一声声微弱的呼喊跑去。用双手刨开土,搬开砖头,用木棍和钢管抬起坍塌的预制板,在一个个狭小的夹缝中拯救着一个个生命。当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从废墟中成功获救后,紧紧地抓住大家的手。一声轻轻的“谢谢了”,使李安平感到了心血的涌动。

从14日到第二天下午的24个小时里,李安平和大家一样,在紧张的抢救中度过。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两次的余震,使他们救援的危险性加大,但他们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夜幕降临了,大家仍不知渴,不知饿,有的人递上方便面,胡乱啃几口便继续投入抢救。那是一种忘我战斗的场面,那里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直到全村的整个抢救工作结束,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一天间,李安平所在的小组共从废墟中救出8人,其中5人获得新生。

面对着一个个在疼痛中挣扎的生命,李安平想到了灾区的医疗救助。职业的驱使,使他想到药品将成为灾区的急需。在这个连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村镇救援结束后,他迅速赶赴成都,开始了新的爱心历程。

危急中,他伸出援手,成为最及时向灾区提供药品援助的民营企业家。

15日下午,李安平走进成都解放军总医院。当医院的负责人得知他是一位来自山西的药品生产企业老总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惊讶。这是灾后第一家走进医院的医药企业,更是第一个从省外来到医院的企业老总。医院负责人告诉李安平,灾后急需抗破伤风、抗感染和消炎药品。李安平难以按捺自己的激动,他告诉这位负责人,他们企业生产的药品中有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完全可以用于临床救治。他当即给企业负责人打通电话,立即停止对经销商供货,同时加班加点生产这两种药品,随时准备向灾区发货救援。他向医院负责人表示,先期组织捐赠价值1000万元药品运送灾区,只要灾区需要,公司随时提供。

李安平深知,早一分钟将药品运达灾区,不知能减轻多少人的痛苦,不知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然而,这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相当于公司近一个月的产量。要在短短的时间运往灾区,必须加班加点。灾情就是命令。16日凌晨,李安平从成都绕道重庆,马不停蹄地返回长治,迅速投入到药品的组织工作中。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药送到灾区,救助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

在后来的两三天时间里,李安平几乎没有合过眼。从生产车间到药品检验,从产品装车到押送登机,他惟恐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拖延时间。5月20日和22日,满载着一个企业家爱心和上党老区深情厚意的药品相继从长治机场运往成都。当药品运达四川后,李安平又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在大雨滂沱中一道装卸分发,迅速将药品送往成都三六三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到第一时间为灾区捐献急需药品,李安平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循着这些足迹,我们看到的是山西民营企业家在大灾中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博大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对于李安平来说,只是一个特写。在振东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始终把慈善捐赠、扶贫助困、兴办公益光彩事业等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责任。

李安平语:一个成功企业家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振东”不仅是振东人的企业,更是社会的企业。为此我们要把企业快速发展与带动地方经济繁荣紧密结合起来,要始终把回报国家,奉献人民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连载五)


解读晋商李安平(连载五)

爱洒灾区土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伸出援助之手。

时间倒退到当年5月22日上午8时,在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楼前,百余名军医以军人特有的方式,向一位来自山西的汉子和他的企业敬礼。

医院院长曹勇大校紧紧握住这位山西汉子的手,代表灾区人民,代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全体官兵,向山西长治人民在大灾中表现出来的无私援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这位汉子就是李安平,一个在大灾中演绎大爱的当代晋商。

晨曦中,他只身奔赴灾区,成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山西人。

地震后的整个下午,李安平的头近乎炸了。四川,这个与他有着生命牵挂的地方时时牵动着他的心。身在四川的46名年轻员工的生命安危成了堵在他心头的一团棉絮。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一遍遍地收看电视,一遍遍地上网浏览,都江堰、汶川、德阳、绵阳……那一个个锁定的重灾区都时时地揪着他的心。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深夜,他拨通了司机的电话:早上到郑州机场赶第一班航班,直奔四川。

晨曦中,他匆匆与妻子话别。路上,广播中播放的一个又一个信息令他震惊,而无数次与机场联系所得到的信息却令他沮丧:郑州、太原飞往四川的航班全部关闭。焦急中,他决定取道重庆赶赴四川。登机前,他向重庆分公司发出指令:组织车辆和20顶帐篷待命。这时的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定要把自己的员工全部找到!

走出机场,他没有二话,让等候的大巴直接开赴成都。深夜,李安平一路颠簸走进成都。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员工。员工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董事长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来看望大家,那种劫后余生的惊喜,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当周围的人们看到这位专程从山西赶来的老总时,流露出了无尽的钦佩。

李安平焦急地询问了员工的情况,员工的安然无恙使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当他听说自己的员工已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后,他从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眼前出现的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不时传来的是一个个凄惨的信息,使李安平刚刚平静的心又翻腾起来。在成都市区的广场上,他和员工挤在自带的小帐篷里,想到的却是仍在废墟中挣扎的生命。他的心中腾升了一股强烈的冲动。天刚亮,他就向员工发出号召:到灾区去!他的义无反顾,使在场的员工掉下了眼泪,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同一个呐喊:到灾区去!风雨中,他加入救援大军,他们成为山西第一支进入灾区进行救援的队伍。

那是一种奔赴战场的豪壮。余震的晃动没有动摇他们前行的信念,损毁的公路没有挡住他们前行的步伐。在雨中,46岁的李安平与年轻人一样徒步挺进。这是他粉碎性骨折以后走过的最长的道路,也是他平生走过的最艰难、最艰险的道路。这时,一直没有联系到父亲的女儿从国外给他发来一条短信,告诉他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大家都很难过,希望父亲给灾区多捐点钱。他的女儿哪里知道,她的父亲早已踏上了抗震救灾的征程。

历经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李安平和大家终于在当天下午来到距离都江堰市二三十公里的一个村镇。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废墟,村里1000余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其余的房屋全部坍塌,现场充斥着求救声和哭喊声。看到开进的救援队伍,一位现场组织救援的指挥人员二话没说,就将他们十几个人分开编组。李安平被编到一个村民自救小组,组长是一个村委副主任。这时,没有人用语言沟通,没有人进行身份识别,他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悲痛,忘记了恐惧,忘记了饥饿,不约而同地朝着废墟里伸出的一只只手跑去,循着废墟中一声声微弱的呼喊跑去。用双手刨开土,搬开砖头,用木棍和钢管抬起坍塌的预制板,在一个个狭小的夹缝中拯救着一个个生命。当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从废墟中成功获救后,紧紧地抓住大家的手。一声轻轻的“谢谢了”,使李安平感到了心血的涌动。

从14日到第二天下午的24个小时里,李安平和大家一样,在紧张的抢救中度过。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两次的余震,使他们救援的危险性加大,但他们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夜幕降临了,大家仍不知渴,不知饿,有的人递上方便面,胡乱啃几口便继续投入抢救。那是一种忘我战斗的场面,那里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直到全村的整个抢救工作结束,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一天间,李安平所在的小组共从废墟中救出8人,其中5人获得新生。

面对着一个个在疼痛中挣扎的生命,李安平想到了灾区的医疗救助。职业的驱使,使他想到药品将成为灾区的急需。在这个连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村镇救援结束后,他迅速赶赴成都,开始了新的爱心历程。

危急中,他伸出援手,成为最及时向灾区提供药品援助的民营企业家。

15日下午,李安平走进成都解放军总医院。当医院的负责人得知他是一位来自山西的药品生产企业老总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惊讶。这是灾后第一家走进医院的医药企业,更是第一个从省外来到医院的企业老总。医院负责人告诉李安平,灾后急需抗破伤风、抗感染和消炎药品。李安平难以按捺自己的激动,他告诉这位负责人,他们企业生产的药品中有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完全可以用于临床救治。他当即给企业负责人打通电话,立即停止对经销商供货,同时加班加点生产这两种药品,随时准备向灾区发货救援。他向医院负责人表示,先期组织捐赠价值1000万元药品运送灾区,只要灾区需要,公司随时提供。

李安平深知,早一分钟将药品运达灾区,不知能减轻多少人的痛苦,不知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然而,这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相当于公司近一个月的产量。要在短短的时间运往灾区,必须加班加点。灾情就是命令。16日凌晨,李安平从成都绕道重庆,马不停蹄地返回长治,迅速投入到药品的组织工作中。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药送到灾区,救助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

在后来的两三天时间里,李安平几乎没有合过眼。从生产车间到药品检验,从产品装车到押送登机,他惟恐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拖延时间。5月20日和22日,满载着一个企业家爱心和上党老区深情厚意的药品相继从长治机场运往成都。当药品运达四川后,李安平又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在大雨滂沱中一道装卸分发,迅速将药品送往成都三六三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到第一时间为灾区捐献急需药品,李安平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循着这些足迹,我们看到的是山西民营企业家在大灾中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博大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对于李安平来说,只是一个特写。在振东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始终把慈善捐赠、扶贫助困、兴办公益光彩事业等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责任。

李安平语:一个成功企业家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振东”不仅是振东人的企业,更是社会的企业。为此我们要把企业快速发展与带动地方经济繁荣紧密结合起来,要始终把回报国家,奉献人民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连载五)